《阿甘正传》:不悔的人生启示
发布日期:2015-10-20浏览:1629
阿甘正传》:不悔的人生启示
“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将会得到什么?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品味它。这是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经典对白,也是整个作品的中心思想,他强调行动而不是结果对人生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强调简单而平和地面对人生的态度,学会珍惜与改变。
《阿甘正传》的这一根本性人生观启发我做出这样的思考:虽然大多数人都有梦想,但是往往只有少数人会用一生坚持不懈的付出行动去努力实现它,所以最后成功的总是少数人。因为多数人都太在意结果,他们是因有结果才会有行动,而不是因为有了足够正确的行动才造就了那样的结果,他们不明白结果是通过行动创造出来了,而不是自动掉下来的或是预先就存在的,我们真正要关心的是行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本身。许多人就是因为太在意结果而很少有行动,总是在用一种复杂的眼光面对人生,思考和埋怨大大多于行动,对待人生养成了这种颠倒的逻辑习惯,才一生无所作为的。这也是阿甘精神所要揭示的核心问题:坦荡而诚实地面对现实的问题,简单而直白地面对人生的过程,人生往往是这样的:你想要的东西总是同你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人要学会“珍惜”和“改变”。
阿甘做任何事从来没有想过最后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只是觉得要做就竭尽全力努力去做好它,以一种简单而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是他取得意想不到的骄人成绩,拯救了自己的命运。整个影片为了充分展示阿甘精神,又塑造了四个配角来协助表现,其中通过对战友保勃、女友珍尼、上司丹中尉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塑造来反衬、比较和突出阿甘精神,而阿甘的母亲则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上,母亲这个角色的作用并不是用于比较,而是作为阿甘精神哲理的揭示和暗示者,来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影片为了避免刻意说教,特意安排了母亲这个角色,所有最重要的哲理性话语都是从母亲口中说出来的,让母亲成了阿甘精神的始创者,这样比较合理也符合人们的接受习惯。
影片通过阿甘与他一生中三个最重要朋友:保勃、珍尼、丹中尉的关系所演义出来的故事来构成影片情节的主体和锁链,同时他们三个也代表了社会中比较典型的三类人,具有普遍性。
在影片中保勃是第三号配角,所以要塑造保勃早逝的命运就是为了反映阿甘精神中遵守诺言守信的品质,这是成功者的必备素养,同时也表现了阿甘重情重义的一面。
女友珍尼在影片中是第一号配角,贯穿了整个影片的始终,也是阿甘的爱情主线,这个角色的安排在表现阿甘精神方面担当了两个方面的任务:第一、珍尼的性格比较典型的塑造了那种有着伟大梦想,但很少脚踏实地认真负责的付出行动的一类人,飘摇不定、浮躁、不愿作小事、做基础工作是他们的本性,她将女人的美丽青春浪费在毫无价值的自由散漫之中,伟大的理想永远成了一句空话和幻想而已,最终发展到了比较颓废的地步。影片中大量的用她与阿甘作对比性的镜头切换,突出反映了两个小时候家境都不好的两个人,因为性格的不同而走上了不同的命运道路,
面对类似的困难阿甘因选择了孜孜不倦的实干,从不复杂地花时间空想,而是始终用一种简单而直白方式,通过简单而持久的行动逐步积累了成就,锻造了人生无悔的丰富经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第二、作为阿甘一生中执著追求的女友,珍尼的性格刚好也反衬了阿甘对待爱情的那份忠诚、负责和尊重对方的自由的情感品质。阿甘对于爱情不是光挂在嘴上,而是一贯性的落实在行动上,他从未向珍尼索取过什么,只是凭借自己的力量为她奉献替她着想。这也是阿甘精神的一个侧面,一个对人生认真负责的人对情感也是一样。
上司丹中尉在影片中的份量处在第二号配角的位子上,在阿甘的故事中有着强化对比的作用,丹中尉代表了那种面对困难和逆境比较消极的一类人, 他们往往一生只会活在抱怨声中虚度一生,不明白改变自己的态度付出行动去改造命运才是唯一的出路。
而阿甘的出现却改变了丹中尉的命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像丹中尉这样比起阿甘是“又聪明又有能力”的人,他的两次命运都是阿甘拯救回来的,一次是肉体上把他从越战的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另一次是从灵魂上把他从伤残的颓废状态中拉出来,在捕虾的事业中重新找回了自我价值,重塑了自己的命运。这种性格命运对比是十分强烈的:阿甘从小就因智商低而受人欺负,但是他从来就是简简单单地面对生活,从不抱怨也没有什么大的期望,一直以一种简单而平静的心态努力工作,在他成长的各个时期都比同龄人表现的更简单更执著,做出过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具体成绩,最后反倒成为当地受人尊重的人物,不管人们如何说他“傻”他永远只用一句话来回答别人“蠢人就是做蠢事”,他只认一个理——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理会别人说什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这也是阿甘精神的又一个侧面。
作品巧妙的利用美国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作为影片的年代提示,这是十分别致的电影表现手法,也反映了阿甘从不为旁事所扰,专心做好自己事情的一种事业态度,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喧嚣的世界。影片最后以阿甘的再度辉煌之举——横穿美国的三年长跑经历,再次掀起作品的高潮。从他小时候为了逃过同村人的欺负而奔跑,结果挣脱了腿上的枷锁,完成人生第一次跨越之后,到横穿全美的长跑,“跑”在影片中是重复的最多的单词,阿甘用无数次的直白的奔跑挽救了自己,也创造了自己的命运。这正是作品所要反映的阿甘精神更高的层面:人生其实本来就是这样朴实,就是在不断追求前进的脚步中,始终用一种简单而平静的心态直白地面对生活的每个过程,才真正能够彻底地释放出生命的潜力和辉煌,生命才能真正变得更有意义。而阿甘同村的三个老人在整个影片中却在静止的人生中作了阿甘的看客,唯一等待他们的只有衰老病死,这就是作品的寓意所在。
阿甘长跑的经历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是大量的积累给你创造了机会,把你送上了成功的彼岸。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靠持久的行动和积累逐步摸索出来的,我们常常会因为过分强调“目标和理想”而给自己造成了一种误导:对于将来的事情和要得到的结果操心的太多,而很少耐心地做好现在该做的事情和应该长期积累的基础工作。计划赶不上变化,唯有基础和实力才是稳定的。我们往往不是规划的不够好,而是基础工作做的不够多,行动和积累的不够多所致。未来具体将会发生什么是不确定的,我们将来具体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也是不可预料的,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能够把握的事情,唯一该做的就是今后必须要做的基础性的积累工作。虽然,人生职业规划取决于:自我认知+趋势认知+大量的基础工作,但是大量的基础性的工作积累才是一切效果的根本。
阿甘的一生也告诉我们:人自己才是机会和机遇的构造者,自己就是最大的机会,外界因素只是起到帮助实现这个机会的作用,自己有问题即使有机会了也终究会失去。人容易强调外因,而忽视内因的根本作用,外因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能够牢牢控制和发挥的只有我们自己。有人说阿甘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低智商,所以想的少做的多,的确正常人就是太聪明了,以至于想的多做的少,不能以简单而直白的心态面对人生,总想投机取巧或是埋怨不断,懒于持久的行动和积累。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作品因为内容的深刻、构思严谨巧妙,主角汤姆.汉克斯的出色表演,而获得第6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三项重要艺术大奖。所以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片
“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将会得到什么?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品味它。这是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经典对白,也是整个作品的中心思想,他强调行动而不是结果对人生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强调简单而平和地面对人生的态度,学会珍惜与改变。
《阿甘正传》的这一根本性人生观启发我做出这样的思考:虽然大多数人都有梦想,但是往往只有少数人会用一生坚持不懈的付出行动去努力实现它,所以最后成功的总是少数人。因为多数人都太在意结果,他们是因有结果才会有行动,而不是因为有了足够正确的行动才造就了那样的结果,他们不明白结果是通过行动创造出来了,而不是自动掉下来的或是预先就存在的,我们真正要关心的是行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本身。许多人就是因为太在意结果而很少有行动,总是在用一种复杂的眼光面对人生,思考和埋怨大大多于行动,对待人生养成了这种颠倒的逻辑习惯,才一生无所作为的。这也是阿甘精神所要揭示的核心问题:坦荡而诚实地面对现实的问题,简单而直白地面对人生的过程,人生往往是这样的:你想要的东西总是同你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人要学会“珍惜”和“改变”。
阿甘做任何事从来没有想过最后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只是觉得要做就竭尽全力努力去做好它,以一种简单而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是他取得意想不到的骄人成绩,拯救了自己的命运。整个影片为了充分展示阿甘精神,又塑造了四个配角来协助表现,其中通过对战友保勃、女友珍尼、上司丹中尉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塑造来反衬、比较和突出阿甘精神,而阿甘的母亲则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上,母亲这个角色的作用并不是用于比较,而是作为阿甘精神哲理的揭示和暗示者,来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影片为了避免刻意说教,特意安排了母亲这个角色,所有最重要的哲理性话语都是从母亲口中说出来的,让母亲成了阿甘精神的始创者,这样比较合理也符合人们的接受习惯。
影片通过阿甘与他一生中三个最重要朋友:保勃、珍尼、丹中尉的关系所演义出来的故事来构成影片情节的主体和锁链,同时他们三个也代表了社会中比较典型的三类人,具有普遍性。
在影片中保勃是第三号配角,所以要塑造保勃早逝的命运就是为了反映阿甘精神中遵守诺言守信的品质,这是成功者的必备素养,同时也表现了阿甘重情重义的一面。
女友珍尼在影片中是第一号配角,贯穿了整个影片的始终,也是阿甘的爱情主线,这个角色的安排在表现阿甘精神方面担当了两个方面的任务:第一、珍尼的性格比较典型的塑造了那种有着伟大梦想,但很少脚踏实地认真负责的付出行动的一类人,飘摇不定、浮躁、不愿作小事、做基础工作是他们的本性,她将女人的美丽青春浪费在毫无价值的自由散漫之中,伟大的理想永远成了一句空话和幻想而已,最终发展到了比较颓废的地步。影片中大量的用她与阿甘作对比性的镜头切换,突出反映了两个小时候家境都不好的两个人,因为性格的不同而走上了不同的命运道路,
面对类似的困难阿甘因选择了孜孜不倦的实干,从不复杂地花时间空想,而是始终用一种简单而直白方式,通过简单而持久的行动逐步积累了成就,锻造了人生无悔的丰富经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第二、作为阿甘一生中执著追求的女友,珍尼的性格刚好也反衬了阿甘对待爱情的那份忠诚、负责和尊重对方的自由的情感品质。阿甘对于爱情不是光挂在嘴上,而是一贯性的落实在行动上,他从未向珍尼索取过什么,只是凭借自己的力量为她奉献替她着想。这也是阿甘精神的一个侧面,一个对人生认真负责的人对情感也是一样。
上司丹中尉在影片中的份量处在第二号配角的位子上,在阿甘的故事中有着强化对比的作用,丹中尉代表了那种面对困难和逆境比较消极的一类人, 他们往往一生只会活在抱怨声中虚度一生,不明白改变自己的态度付出行动去改造命运才是唯一的出路。
而阿甘的出现却改变了丹中尉的命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像丹中尉这样比起阿甘是“又聪明又有能力”的人,他的两次命运都是阿甘拯救回来的,一次是肉体上把他从越战的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另一次是从灵魂上把他从伤残的颓废状态中拉出来,在捕虾的事业中重新找回了自我价值,重塑了自己的命运。这种性格命运对比是十分强烈的:阿甘从小就因智商低而受人欺负,但是他从来就是简简单单地面对生活,从不抱怨也没有什么大的期望,一直以一种简单而平静的心态努力工作,在他成长的各个时期都比同龄人表现的更简单更执著,做出过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具体成绩,最后反倒成为当地受人尊重的人物,不管人们如何说他“傻”他永远只用一句话来回答别人“蠢人就是做蠢事”,他只认一个理——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理会别人说什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这也是阿甘精神的又一个侧面。
作品巧妙的利用美国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作为影片的年代提示,这是十分别致的电影表现手法,也反映了阿甘从不为旁事所扰,专心做好自己事情的一种事业态度,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喧嚣的世界。影片最后以阿甘的再度辉煌之举——横穿美国的三年长跑经历,再次掀起作品的高潮。从他小时候为了逃过同村人的欺负而奔跑,结果挣脱了腿上的枷锁,完成人生第一次跨越之后,到横穿全美的长跑,“跑”在影片中是重复的最多的单词,阿甘用无数次的直白的奔跑挽救了自己,也创造了自己的命运。这正是作品所要反映的阿甘精神更高的层面:人生其实本来就是这样朴实,就是在不断追求前进的脚步中,始终用一种简单而平静的心态直白地面对生活的每个过程,才真正能够彻底地释放出生命的潜力和辉煌,生命才能真正变得更有意义。而阿甘同村的三个老人在整个影片中却在静止的人生中作了阿甘的看客,唯一等待他们的只有衰老病死,这就是作品的寓意所在。
阿甘长跑的经历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是大量的积累给你创造了机会,把你送上了成功的彼岸。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靠持久的行动和积累逐步摸索出来的,我们常常会因为过分强调“目标和理想”而给自己造成了一种误导:对于将来的事情和要得到的结果操心的太多,而很少耐心地做好现在该做的事情和应该长期积累的基础工作。计划赶不上变化,唯有基础和实力才是稳定的。我们往往不是规划的不够好,而是基础工作做的不够多,行动和积累的不够多所致。未来具体将会发生什么是不确定的,我们将来具体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也是不可预料的,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能够把握的事情,唯一该做的就是今后必须要做的基础性的积累工作。虽然,人生职业规划取决于:自我认知+趋势认知+大量的基础工作,但是大量的基础性的工作积累才是一切效果的根本。
阿甘的一生也告诉我们:人自己才是机会和机遇的构造者,自己就是最大的机会,外界因素只是起到帮助实现这个机会的作用,自己有问题即使有机会了也终究会失去。人容易强调外因,而忽视内因的根本作用,外因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能够牢牢控制和发挥的只有我们自己。有人说阿甘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低智商,所以想的少做的多,的确正常人就是太聪明了,以至于想的多做的少,不能以简单而直白的心态面对人生,总想投机取巧或是埋怨不断,懒于持久的行动和积累。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作品因为内容的深刻、构思严谨巧妙,主角汤姆.汉克斯的出色表演,而获得第6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三项重要艺术大奖。所以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片